驚奇的生命力──經典譯注《博瑪榭〈費加洛的婚禮〉》讀後

悅讀北藝
2022-03-10

撰文/戲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謝淳清

 

如今以莫札特歌劇聞名的《費加洛的婚禮》,其實改編自同時代的法國劇作家博瑪榭的原創同名喜劇。創作於法國大革命之前,新理念、舊體制的衝突即將爆發之際。其情節緊扣的五幕劇裡,充滿一連串的生動情境,如意外、困窘、誤會、吃醋、認親、假扮等劇情,就像原訂劇名「瘋狂的一天」,各種情節變化與人物內在糾結不斷地冒出,再因故緩解或一波又起。在幽默嘲諷、風流情趣的詼諧調性裡,夾帶時代議題與嚴肅性。
 

劇情內容講述阿瑪維瓦伯爵的管家費加洛,即將與伯爵夫人的侍女蘇珊娜舉行婚禮。伯爵卻想在兩人成婚之前,奪取蘇珊娜的貞操,意即行使當時貴族得以佔有領地女子初夜的特權,即使他已對外聲稱終止這項惡習。而被冷落的伯爵夫人教母與少年侍從薛呂班教子之間的曖昧關係,招人非議,令伯爵幾乎陷入戴綠帽的恥辱。費加洛為了保住未婚妻的貞操,用盡智謀制止伯爵的惡行,串通夫人與小侍從,使計甚至進行反抗。
 

《博瑪榭〈費加洛的婚禮〉譯注》,透過對劇本內容的完整全新翻譯及註解、創作背景的徹底說明,展開一種歷史脈絡式的閱讀與分析。內文的鋪陳,一開始即標示出《費》劇的政治性。首先,經由史實整理,回顧催生此劇的社會潮流,描述大革命前不安定的政治環境、上流階級藉享樂主義以逃避現狀的社會生態,特別是那引發政體轉變的啟蒙精神所帶動的理性主義、言論自由。隨即,文脈切入當時蓬勃的劇壇發展狀況。在內容主題上,流露感性與道德教誨的傾向;在作品創作上,面對劇本審查與現實反映的挑戰。孕生於這樣的社會條件,《費》劇作為當時最知名的受審劇本案例,同時也是最賣座的戲,以及它數度遭受禁演後,終獲史無前例的成功上演紀錄,顯示出其爭議性與重要性,既連結於特定時代的政治背景,亦開創出戲劇新局。
 

書中並且關注、陳述劇作家博瑪榭在時局下的處境、政治上的投入,言及他身兼鐘錶師、貿易商、豎琴教師、國王密使、「劇作家協會」創立者、伏爾泰全集主編、作家等多重身份,尤其描寫他在編作《費》劇之時,不僅官司纏身,還需要不斷地為劇本爭取著作權與支持,於同期間還忙於給予美國革命軍補給等軼事。儘管文藝創作僅是博瑪榭的部分生命,其不畏強權、自我辯護的行徑,皆充分展示他不同於主流文藝圈的名流劇作家身份所承擔的壓力、兼具彈性和韌性的強大心理素質、影響其代表作《費》劇的元素,如質疑司法改革的訴訟、對抗特權的智慧和意志力等。
 

因而,首度完整出現於華語書籍的劇本長序翻譯,藉由文字,帶來臨場感,猶如重現《費》劇問世後所引發的辯論,並且表達出博瑪榭振振有詞的語氣和個性。譯注者不忘指出這篇序其實寫於首演之後,用於回應時人的各種批評。文中,緊迫的筆鋒、反諷的語調,展現出博瑪榭機智的辯才。一方面,透露出法國大革命前瀰漫於文壇與社會中的歧見,關於特權階級、司法與軍隊制度、女性地位、道德感等。另一方面,傳達博瑪榭對禁演風波與不道德指控所提出的反擊和戲劇主張,強調《費》劇並「沒有攻擊任何社會階級,而是批評每個階級之濫權」,表明「作家能夠怒斥壓迫者,而不必懼怕傷害任何人」,直言喜劇不該假正經地「裝出偽善的端莊,替鬆散的道德效勞」。
 

這些出自於博瑪榭本人的雄辯,經由以時代與戲劇概況解析作為開場與前提的章節設定,連同劇本內容,彰顯出一股承繼自啟蒙精神的批判性,召喚控訴和抗議。詼諧體裁與政治性,於此結合。透過明快巧妙的敘述或生活化情景,讓尖銳衝突的論點與異議,投射出深植於現實中的種種弊病。一如《費》劇的劇情,即由一件挑戰社會階級制度的事件開啟。書中提及這關乎「初夜權」的題材,其實在18世紀的戲劇中不足為奇。然而正因這樣的佈局,引發主角費加洛在第五幕的長獨白裡,對於剝奪個人財產的特權,深刻地表達出強烈的不平,並完成自我肯定,強調「主體性」,因而與大革命的號角聲齊鳴。
 

另一方面,劇中角色如小侍從薛呂班的設定、相關情節與爭議,提供性別面向的表演與分析*。書中點明,在長序裡,博瑪榭並無針對「夫人和小侍從的曖昧關係」所影射的禁忌提出說明,畢竟在西方18世紀,教母與教子之間惹人非議的親密關係,更加導致道德抨擊,不似現代觀眾更傾向於同情夫人遭受丈夫背叛的委屈。而且,小侍從在第二幕裡被喬裝扮成女孩的劇情,也難以容於當時對端莊體面的規範。況且劇本規定,小侍從一角「只能沿用傳統,由非常美麗的年輕女性擔任;我們的戲院沒有年紀很輕的男演員能夠充分感受到這個角色的細膩心理」。這看似簡潔、無需解釋的語句,在性別差異的歷史事實、戲劇的反串傳統上,透露敏銳的見解與說服力,為當代性別研究的參照,灌注刺激及豐富性。
 

通過此書,學者楊莉莉老師,再一次展現她的翻譯與治學功力,不吝分享她的豐厚成績,從《費》劇的編作談至演繹,而且不止於一種時代回溯式詮釋,亦介紹此劇於20世紀和近期,在各舞台演出及影視版本上的著重點與特色或差異,更讚賞《費》劇始終保有活力,如「一種永恆的青春瀰漫劇文,讓人深感永不過時」。曾經,《費》劇見證時代意義;如今,經典跨越時空,彰顯其驚奇的生命力。

*與《費》劇有關的性別主題研究,不乏其例,如Le travesti dans le théâtre du xixe siècle : une distribution à contre-genre ? (Camille Khoury, 2015),或是以歌劇版本發展的討論如Undressing Cherubino : Reassessing Gender and Sexuality in Mozart’s Le nozze di Figaro (Erin Puttee, 2012)、Music, Sexuality and the Enlightenment in Mozart's Figaro, Don Giovanni and Così fan tutte (Charles Ford, 2012)等。

 

 

【楊莉莉譯注《博瑪榭《費加洛的婚禮》》】

 

博瑪榭《費加洛的婚禮》正書封

 

 

【內容簡介】

博瑪榭之《費加洛的婚禮》是齣言語機智、角色風趣、劇情錯綜複雜,且載歌載舞的風流喜劇。全書分五幕,地點在距塞維爾不遠的清泉古堡,其主人阿瑪維瓦伯爵厭倦自己三年前娶進門的夫人(《塞維爾的理髮師》中之羅西娜),轉而覬覦管家費加洛的未婚妻蘇珊娜,想在兩人成婚之前行使他身為主人的初夜權,逼得費加洛施展計謀以對。由於情節涉及以下犯上,部分台詞針砭社會與政治,本劇之詮釋歷來聚焦在是否可視為革命之作?博瑪榭下筆是否別有用心?而從戲劇史角度看,博瑪榭大膽突破古典戲劇的格局,挑戰編創的極限,從而開啟了十九世紀戲劇的先河。

 

本書不僅新譯博瑪榭膾炙人口的傑作,並翻譯其長序,使讀者掌握十八世紀史實、法國劇壇動向、以及作者的編劇哲學。此外,為使中文讀者充分理解這部十八世紀最賣座的戲之歷史、文學與舞台演出意義,這點又與作者精彩的人生經歷連為一體,在譯文之前,先有〈博瑪榭之生平、時代與戲劇概況〉及〈劇本導讀〉兩文說明創作背景,解析劇本。而在讀完劇本之後,〈法國演出史〉則說明此劇舞台表演之困難、魅力以及詮釋走向。書末並附博瑪榭年表與研究書目。

 

【出版資訊】

譯注-楊莉莉

出版-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五南

ISBN-9789860658811

GPN-1011000651

定價-新臺幣460元

 

【購書管道】

博客來

五南文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