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人看見歌仔戲,一個傳統文化倡議者的信念:傳研經典講座——金鐘獎X歌仔戲

教學工坊
2023-09-10

文/邱沛禎
 

「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這句出自《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老人在牧羊少年要放棄他的夢想/天命時提醒他的話。
 

老人也說,「他總會出現,也許是以這種面貌,也許是另一種。」因此他可能是一顆給礦工發洩脾氣的石頭,也可能是一道靈感、一句解答,一個讓事情更順利走下去的「什麼」。
 

金鐘獎,對陳亞蘭甚至「歌仔戲」來說就是可以繼續走下去的「什麼」。
 

那時,《嘉慶君遊台灣》已經拍了、播了,房子也賣了三棟,但陳亞蘭還是沒什麼信心,她也老實地跟她的師傅楊麗花說,我覺得我可能不行,傳承歌仔戲大概做不下去了。結果,金鐘獎的入圍消息來了。
 

有沒有得獎她說真的完全不在乎。陳亞蘭只在意所有的新聞、討論、聲量都在她身上,也就是說在「歌仔戲」身上,那可真是天賜良機,可因此多讓一個人看見歌仔戲便功德圓滿。
 

 

圖1、傳研經典講座海報(圖片來源:北藝大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圖一、傳研經典講座海報(圖片來源:北藝大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北藝大傳統研究中心這次的系列講座邀請了「民俗」、「傳統工藝」及「傳統表演藝術」這三個領域中的大人物與大學者來對談。而壓軸場「傳統表演藝術」請到的便是獲得第57屆廣播電視金鐘獎最佳男主角獎的陳亞蘭女士,以及在民俗界喊水會結凍,跑遍全台大小廟會、講座、演出、評鑑的林茂賢教授。
 

傳統研究中心創立於1982年,是北藝大元老級的研究中心,除了學術研究之外,也期望在「傳統」和「現代」中找到更多的可能性。本次是難得的雙金 共談,他們分享了第一手的知識、經驗與想法。而校長提到:「一個人若沒有過去,他不可能有現在、也不會有未來。我們都是從過去走向未來。」傳統藝術走到了現在,還是要靠著過去人在內台、外台、廣播、電視,不管哪一個階段激盪而來的智慧才有可能走向未來。
 

當天好多人都來了,有校長、有主任、有北藝的學生、也有校外的學生以及很多戲迷,天賜良機,難得的把圖書館基進講堂坐滿。
 

 

民俗泰斗遊歌仔

講座分三個段落:茂賢老師的歌仔戲基本介紹,亞蘭老師的經驗分享,最後與觀眾的QA。
 

歌仔戲是台灣土生土長的傳統戲曲,並且是個完整的表演形式。從文學、音樂、身段、舞台、美術、工藝都有其講究和看點。茂賢老師全程以台語演說,幽默逗趣、妙語如珠,時不時台下樂得哈哈大笑。老師講了起源、型態、成員、演出空間、特色、轉變、未來,能說的都說了。其中對歌仔戲來說,最重要的那就是「歌」了。
 

歌仔戲以歌為主,用歌來記敘、抒情。一首【七字調】,只要你唱得快一點那是表達開心、高亢,唱得慢一點變【慢七字】就是悲傷。還有【七字白】、【七字爿】、【七字連】,利用演唱情緒、節奏快慢,可以有千變萬化的唱法。除了基本曲調七字調、都馬調、雜唸調、江湖調外,音樂曲調的來源包羅萬象。民間歌曲、流行歌、其他劇種好聽的歌都借來唱,唱久了就成固定曲調。而新編的,某團寫了一首好聽的歌,大家也跟著一起唱,唱多了也就固定下來了。
 

這些曲調依劇情、情緒需求來運用,也有已成套路的做法。乞丐上場唱【乞食調】,算命師上場唱【卜卦調】,而鬼魂出台的話是【陰調】。益春和陳三留傘唱【留傘調】;山伯和英台在樓台會唱【送哥調】。
 

茂賢老師帶著大家,台上台下一起唱過這些曲調。有趣又深刻。過去這些歌曲是朗朗上口的口水歌,人人都會唱。現在大概就剩歌仔戲演員在唱。仔細想想真是可惜,我們需要這些古老的聲音。在葛羅托斯基(Jerzy Grotowski,1933-1999)的訓練中提到,「建立自己的種族劇」、「溯源歌曲」,其方法是選擇一首對你有特殊意義的古老歌曲,反覆地唱。其中,「古老」是必要條件之一。它必須是傳承下來的,一代接著一代口耳相傳而來,因此它承接了不只你個人的生命,亦有整個時代、族群綿延的情感和記憶。
 

 

圖2、林茂賢教授與大家唱七字調

圖2、林茂賢教授與大家唱七字調

 

 

愛上歌仔戲

將民間文化、歌仔戲融入生活,是茂賢教授的方法。你或許可以加入戲班為歌仔戲盡一份力,但你更可以成為忠實的戲迷、正港的台灣人。跟隨媽祖進香、講台語、去廟口看戲、買票進劇場看戲,告訴你的朋友邀他一起來看戲。這也是老師們一直在做的事——讓更多人看見歌仔戲。不過,另一位老師的作法更狠了,她要你愛上歌仔戲。
 

終於,掌聲響起,主持人接過麥克風介紹歡迎另一位講者。她起身,聽眾開始躁動。她轉身,掌聲歡呼加上十幾台的手機都舉起來狂拍。這便是歌仔戲明星小生陳亞蘭的魅力。
 

一上台,依著演員本能避開投影光站在有軌道燈照的地方。她說她的性格其實很內向,又不太會演講,平時做演員是演戲裡的角色,現在演講要說自己反而不太會說,請大家多多包涵。
 

 

出身歌仔戲世家,在媽媽的肚子裡面就在聽歌仔戲,爸爸是戲班班主,因此陳亞蘭在三歲時就已經開始演出。不過在她出生的時代歌仔戲已經從內台被趕到了外台。當時電影才是主流的娛樂。不僅如此,做歌仔戲既不高尚又辛苦,要跟著劇團四處走還要餐風露宿,對小時候的陳亞蘭而言,她羞於讓同學知道自己家在做什麼。學校畢業後立刻又被家裡拉回去幫忙,萬般的不想也是有叛逆期。半年,叛逆的半年,待她真的投入劇團看見父母的辛苦後,終於認份了。
 

認命四點起床練功,跟劇團四處演出。但歌仔戲對她來說就是工作,而且還是家裡傳下來的工作,不得不做。就算之後遇見了楊麗花,成為了她的學徒、助理,陳亞蘭老實地說,「我那時既沒有歌仔戲是臺灣原生戲曲這概念,也看不懂歌仔戲有多美。」
 

直到有一次,看到楊麗花和許秀年對戲,忽然好像懂了點什麼。
 

陳亞蘭先請一位觀眾上台扮演許秀年(當然底下又是一陣熱烈騷動),而她是楊麗花。那段正是男女主角感情戲,相互被彼此電到。就在此時,在一旁拿扇子和劇本等楊麗花休息的陳亞蘭,看到楊麗花向許秀年的手一碰、一弄(lāng),眼睛一看。她說當時不知道許秀年有沒有被電到,但她被電到了。(這時台上被邀請的聽眾也是被電得暈頭轉向笑得合不攏嘴)
 

也是那一刻,她發現做小生、做歌仔戲似乎不簡單,挺有意思的,裡面有一些「東西」喔。而她要好好的把這些東西學起來。
 

 

圖三、陳亞蘭女士與熱情拍照的聽眾

圖3、陳亞蘭女士與熱情拍照的聽眾

 

 

這是歌仔戲嗎?

跟在楊麗花身邊一邊看一邊學,學到有一陣子新聞還報導說她是楊麗花的私生女。但就是先從模仿開始,慢慢地才走出自己的路。
 

因此她還去讀了師大的研究所,從演藝圈跨入學術圈。一方面要拓展自己的舒適圈,一方面也是想著要怎把歌仔戲推出去。歌仔戲經歷了內台、外台、廣播、電影、電視、劇場,陳亞蘭說之後要來到「元宇宙」的時代。
 

跟科技結合對傳統藝術是一條嶄新的路,不管是出路或死路,她是先走了再說。就像她的師父楊麗花,電影、電視、國家劇院、小巨蛋,她要走在最前面。拍電視、上串流,有了幾千萬次的觀看人數,也吸引到了年輕人來看。所以她一定要做電視歌仔戲,除了因為舞台劇場已經有很多人在做了,選擇電視作為媒介,才有進國家戲劇院一百次都達不到的流量。
 

質疑的聲音當然有,光推出「募資」她就先質疑自己,大家會不會覺得我在騙錢。而她本來也是要繼續自己扛,得獎之後,有些心態、責任轉變了,她願做一個「倡議者」,邀請大家共同出品,她也有信心將歌仔戲傳承下去。
 

另外很多人會問這是歌仔戲嗎?《嘉慶君遊台灣》裡面曲調變少、口白多、節奏也快很多,這是為了跟上現代人的觀影習慣所做的改變,那這還是歌仔戲嗎?茂賢老師回答,每一種類型都有它的觀眾,有人愛看本地歌仔、有人愛看胡撇仔、有人愛看廖瓊枝、明華園、楊麗花,還有人愛看跟現代劇場的跨領域演出,那些也有人問,奇怪,這是歌仔戲嗎?是的,他們都是,歌仔戲正是可以包容各種表演形式的戲種。
 


【活動資訊】

講座:傳研經典講座: 金鐘獎X歌仔戲
主講:林茂賢、陳亞蘭
時間:2023.06.15(四)14:00

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基進講堂
主辦:
北藝大傳統藝術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