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爵士音樂禮讚邂逅MIT學程:產學合作與高階錄影音技術實作

跨域創新課程
2024-08-10

文/MIT大三學生 陳凱馨


《法國爵士音樂禮讚》~克勞德-玻琳經典作品巡禮之年系列音樂會,是一場向法國一代爵士大師克勞德-玻琳(Claude Bolling 1930~2020致敬的音樂製作。在臺灣及世界各國他的樂曲是有古典基礎的音樂家們爭相演出的曠世作品。玻琳的創作風格靈動且傳神地呈現了法式爵士音樂的精髓,這次巡演將演奏他所有以爵士鼓、低音大提琴與鋼琴為基礎的爵士鋼琴三重奏組曲,搭配小號、小提琴、長笛、雙鋼琴、大提琴以及吉他等樂器。曲目眾多且精彩,這個龐大演出計畫將到全臺多個縣市的演奏廳以每場不同的組合方式,讓各地的聽眾都有機會品味法式浪漫爵士。


本系列盛大的演出集結臺灣最重量級的卓越音樂家跨界聯手合作。不僅有榮獲金曲特別貢獻獎「臺灣鼓王」黃瑞豐,還有臺灣表演藝術協會理事長鋼琴家蔡佩真、資深低音大提琴演奏家金木義則、私立東吳大學音樂系主任鋼琴家叢培娣、臺北愛樂室內樂坊藝術總監大提琴家呂超倫、金曲最佳演奏獎得主吉他演奏家蘇孟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與影像跨域學士學位學程(以下簡稱MIT學程)主任林姿瑩、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長笛副首席演奏家劉兆哲、長榮交響樂團小號首席杉木馨、小提琴新秀演奏家黃詠雩等十位音樂家共襄盛舉。

這次巡迴演出的場地有臺北國家音樂廳、苗栗苗北藝文中心、臺中歌劇院、高雄衛武營、屏東演藝廳(兩場)。技術團隊由MIT學程孫紹庭老師帶領學程助教以及第一二三屆技術精英同學共同投入錄音錄影作業,營造產學絕佳示範環境。

從前期器材規劃、錄影機位配置、到音樂會彩排當下錄音工作站架設流程、訊號流講解、麥克風擺位、以及擔任實習舞監,對口演奏家及館方溝通等等,學習在全臺不同頂尖專業場域中實作,因應空間特性做錄音審美及鏡頭構圖上的研究剖析,在後期也學習檔案管理、影像剪接、音樂會混音等,藉由現場練習從做中學,將課程內容應用至實務面。

在系列活動中,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後稱北藝大)舉辦的〖M.ubiquity 無所.不在〗MIT音創研製方舟(MIT ARK-Music and Image Production Complex)-首度串連北藝大音樂廳的跨距高階現場音樂會錄影音製程解密,將這次法國音樂禮讚的演出音樂家們邀請至MIT學程最新落成的專業錄音室、並且這也是首次嘗試系統連動與方舟同一棟的北藝大音樂廳,達成在方舟S4音訊控制室及S6視訊控制室遠端控制音樂廳系統。在此次位於方舟的專案中,學生也分為錄音、擴音、錄影(遠端轉播)三組,將前幾場音樂會習得之技術轉換昇華,在學程空間中有更專業的發揮、創造對師生更有利的學習環境。

這一系列製作可以視為對MIT同學的音樂會錄影音密集高階專業訓練,經過這三個月不同場域的洗禮,同學各個對器材操作及彩排流程駕輕就熟,也親自探究全島各個頂尖的音樂表演場域並有了基本認識,也促成學程場域首次以完整運作之姿亮相,在師生產學合作、藝術造詣、技術水準及場域精進方面往前邁進一大步。

 

圖1、孫紹庭老師帶領助教與學生設定錄音訊號流(攝影:李尚謙)

 

圖2、孫紹庭老師與教師社群之觀課教師解說空間運行細節與技術原理(攝影:李尚謙)

 

圖3、全體音樂家及MIT學程師生於北藝大音樂廳演示成功,開心合照。(攝影:李尚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