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就是,放手去享受藝術吧!」:專訪109學年度年度教學傑出教師──劉慧謹教授

看板人物
2022-05-10

撰文/戲劇學系碩士班 王思蘋
 

 

 

在北藝大創建時便擔任老師的劉慧謹教授,在教學上秉持著當時的創校的理念——「國際化、特色教育」的精神,以其為核心基礎開展與學生的交流。
 

作為台灣首批留學回來的音樂碩士,在當年同時於市立交響樂團與國立藝術學院(現北藝大)擔任職務的劉慧謹教授,雖當時歷經繁忙的光陰,但至今仍對於當初因緣際會感到萬分珍惜。在校內這四十年的時光,老師曾擔任系主任、院長與國際交流中心主任。能夠參與學校的行政與教學的方方面面,並且多次安排學生參與國際演出,建立多所國際姊妹校,老師感到樂在其中,對於給予這個機會的學校,更是充滿感謝。
 

 

圖1、 亞太音樂學院院長高峰會議於雪梨歌劇院創始(2014年)(劉慧謹老師提供)

圖1、 亞太音樂學院院長高峰會議於雪梨歌劇院創始(2014年)(劉慧謹老師提供)

 

「為甚麼是長笛?因為漂亮啊!」

問及學習音樂的起點,老師逗趣的表示自己是「非自願的」,因為母親是師範大學第一屆的學生,從小就教她彈鋼琴。彈著彈著,恰逢光仁中學設立第一屆音樂班,就這樣在種種正好的時機點,開啟了一生的音樂道路。現在看來,老師和所有的「第一屆」都特別有緣分呢!
 

談到選擇長笛的初衷,老師憶起在學生時代,學校規定必須選擇主修及副修。以鋼琴考進學校的她,自然而然的以其為主修,副修則選擇了長笛。「我完全看長笛很漂亮所以選長笛。不是只有我喔,很多我的同學以及我後來教的學生,都是因為長笛長得很漂亮,所以選擇長笛的!」隨著跟長笛的相處的時間越來越長,老師漸漸的也越來越喜愛它,因此找了修女(光仁中學為天主教學校)商量,希望能交換主、副修的練習時間(練習時間分配,主修:副修為3:1)。在修女的同意下,最後長笛取代了鋼琴,成為了主修項目,並成為老師生命中重要的夥伴。
 

老師認為長笛這位夥伴的最美妙之處在於聲音,是因為它有別於其他類型的管樂器。好比木管樂器有些會因為簧片的差別,能夠調整聲音來趨近於自身的喜好。而長笛是完全靠人的嘴巴與身體控制的樂器,它的音色來自於每個人對於自己身體的使用,根據自己對於自己的掌握,人與心些微的起伏,長笛都會反映這些細微的地方,進而發出不同的聲音——「我覺得它是一種很人性化的樂器,有點像每個人講話都有點不同的個性。
 

 

圖2、 神戶國際長笛大賽評審群(2013年)(劉慧謹老師提供)

圖2、 神戶國際長笛大賽評審群(2013年)(劉慧謹老師提供)

 

教學的核心在於「心」

對我而言,對學生最重要的就是一個心。
 

與學生的相處上,最重要的是心的距離。有心的對待學生,讓學生有心的想要做好一件事,這些都是作為老師的能力與經驗。面對莘莘學子在人生上的機遇與挫折,當他們碰到瓶頸或者是需要更多耐性的時候,如何聆聽與給予建議,也是身為一個老師需要關注的重點:「這和在處理專業(音樂)是同等的重要」。而花費時間和心血與學生共同面對困難時,老師認為有時候成就來自於此,當這些困難迎刃而解的時候——「事實上,教學上的成就感並不一定是陶醉於容易教的,有時候是面對問題的處理讓學生能夠更往前發展,成就感是最大的。」處理人與處理音樂是猶如孿生姊妹的存在,兩者間交互影響,教學並非指授予專業的內容,關懷在生命中發生的大大小小之事,是同等重要的。
 

北藝大是最好的學校,我教的是很好的學生,我並非將學生從『不好教到好』。我教的學生本來就很好,我要做的是如何啟發每個不同學生最大的潛能。」在音樂演奏的專業教育上,教學需要才氣也要經驗,每個學生都有屬於自己的音色,對於曲子的詮釋也會有不同的想法,如何啟動他們,才是教學的重點。而對於曲子的詮釋,一樣的要從心出發,去感受每一首曲子並且詮釋它。並沒有所謂完美、標準的正確答案,只要是自己的詮釋,都是藝術最真實的價值。如何讓學生自由地發揮自己想要的,找出屬於自己獨特的美感,尤其「學習長笛是一個從小就競爭激烈的樂器,學生們能到這個層次其實已經是蠻專業的」。他們的能力是無庸置疑的,給予發展自我的空間,老師認為這是第一步。其次「如果他們想要找出不同的思考空間」這時候才會進行引導,讓學生尋找出迥然不同的自己,尋找各式各樣的可能。「如果說每個人都一模一樣,就算是完美,好像也不好玩嘛!我覺得學生就讓它發揮自己的特色吧!」關懷並相信著學生,這所有的一切,都從一顆心出發。
 

 

學習是靠愛,享受且珍惜藝術吧!

老師說:「學習音樂這條漫漫長路,真的愛音樂是很重要的。」要學習一個東西,最重要的是愛。不過,在現實的層面上,事實上也並非所有學習音樂的老師與學生都如此的愛音樂,因為「對於音樂的喜好與個人演奏的水準有時是兩件事情」。或許喜好會影響到演奏,但是演奏得好不好又是另一件事情了。但是無論如何,最重要的還是要喜歡音樂。
 

在對談的最後,老師分享了她希望學生能夠知道,在學習藝術上最重要的事情:「我們都身處在一個很現實的社會中,大家要珍惜家人願意讓我們學習藝術,這是非常可貴的事情,任何一個藝術當專業是非常不容易。
 

接著老師回憶起過往,在新生訓練時那時的校長對學生說的話:「你們要學藝術將來要發財是不可能的。」這個社會的殘酷,是以藝術作為專業的學生更需要提早面對的現實,因為「在這裡花的所有功夫,出來的並不是像商業一樣」。在靠自己打造的一片天的過程中,靠著自己窮盡心力所創造的作品,會受到身邊親友的不諒解與擔憂,因為這些作品並不一定能成為商品,它也不一定能夠賺錢支撐我們的生活。不過,雖然老師如此提醒著學生,但在這之上更為重要的,也是她最想告訴我們的一件事——「有喜愛的藝術、喜愛的音樂就盡量去做!」身處在這個社會之中,我們應該要盡情地去享受,享受拿藝術來當作自己的專業,摸索做到何種地步自己能夠享受,意識享受是多麼的可貴,好好的去體會。
 

學習談何容易,在現實如此難熬的時候。即使如此,還是要盡情地去享受這些能夠享受的時光。這必然是劉慧謹老師在教育生涯中摸索到的真諦,同時也提醒著所有學習藝術的學生,在遇到挫折、感到失落時絕對不要忘記享受這件最重要的事情。


TNUA影音知識庫>>專訪影片